近年来,佳木斯市坚持党建引领,将“枫桥经验”与佳木斯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相融合,不断探索完善“信访+网格”治理模式,推动实现信访矛盾纠纷源头化解,全面提升了信访工作法治化、规范化水平。
一、打造“信访+网格”运行体系。坚持市级信访部门统筹推进,县(市)区属地负责,以街道(乡镇)、社区(村)为主体,以网格为基础,推动信访工作力量下沉、责任下沉、服务下沉,将信访工作重心向基层网格下移。一是明确各级网格长。总网格长由县(市)区党政主要领导担任,按照“一岗双责”要求,既对本地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负总责,又对本地网格内的信访工作负总责。一级网格长由县(市)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担任,包联街道(乡镇)网格;二级网格长由街道(乡镇)党政主要领导担任,包联社区(村);三级网格长由社区(村)书记、主任担任,包联网格。二是设置信访专业网格员。各网格按照“专职+专业+兼职”模式组建网格员队伍。各级网格长和专职网格员均对网格内的信访工作负责,具体职责包括矛盾排查、化解纠纷、政策宣教、释法明理等。市级信访部门积极推动市、县两级信访干部下沉网格开展服务,信访干部作为专业网格员进网入格开展工作,做到定格、定人、定责,打通服务群众“最后一米”。三是网格信访工作实行首问负责制。专业网格员主动与街道(乡镇)对接,进入专职网格员微信工作群,及时接收专职网格员吹哨转办事项,协调住建、人社、农业农村、政法等部门专业网格员在网格内及时受理、化解有关矛盾纠纷或信访问题,实现让“看得见”和“管得了”融为一体。
二、建立健全“四级”指挥系统。将信访工作全面嵌入网格之中,搭建市、县、乡、村四级网格信访协调平台,强化信访部门在网格信访工作中的协调调度职责。一是信访问题协调处理实现闭环管理。进一步优化社区(村)服务站“填单”,街道(乡镇)“派单”,县(市、区)、市“督单”的问题协调处置“一单清”闭环模式。目前,全市共划分网格8772个,各类专兼职网格员3.6万余名,市县两级信访干部下沉担任专业网格员,采取“一员多格”方式实现了网格化服务管理全域覆盖。二是实现信访问题处理全流程监管。社区(村)服务站按照“事项受理、即时办理、结果反馈、打分评价、信息公示、归档销号”六个步骤处置受理事项;市、县、乡网格化协调指挥中心按照“事项受理、分类转办、跟踪问效、督促落实、结果反馈、打分评价、信息公开、归档销号”八个步骤处置上报事项;市信访部门对纳入到台账管理的信访问题逐件进行审核,确保做到案结事了。三是创新建立“网投+网格”服务模式。充分发挥网上信访投诉平台快速响应、推动问题一线化解的渠道优势,由专兼职网格员引导帮助群众通过网上信访、手机信访反映诉求,变走访为网上投诉、减轻群众访累,畅通其表达诉求的渠道。年初以来,全市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、按期办结率、群众满意率稳步提高,网上投诉数量同比上升,越级访数量持续下降。
三、巩固提升访源治理工作成效。深入开展“信访问题源头治理”攻坚行动,充分发挥网格员“人熟、地熟、情况熟”的优势,多措并举化解各类信访问题。一是强化培训指导提升能力水平。工作中,信访专业网格员主动下沉,充分发挥在信访工作中的牵头抓总作用,统筹各方力量和资源,指导专兼职网格员切实履行“政策法规宣传员、信访诉求代理员、矛盾纠纷调解员”的“三员”职责。专兼职网格员常态化宣传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,扎实开展走访排查,年老体弱、出行不便的群众向相关部门反映诉求,助推信访矛盾在群众“家门口”得到解决。二是提级攻坚解决疑难复杂问题。对不能当场解决的矛盾纠纷,由网格员第一时间录入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台账中,按照“分级负责”原则,交由有处理权限的机关、单位推进化解,并落实“一个信访人、一个信访事项、一个包联领导、一个责任主体、一个化解方案”要求。信访专业网格员予以跟踪督办,直至问题彻底解决。三是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。实践中,市信访部门主动与政法、综治、司法、网信等单位及其专业网格员进行工作对接,促进职能融合,形成解决信访问题的强大合力。通过建立覆盖全域的矛盾纠纷排查网络和清单台账,以及权责清晰的职责体系和督办措施,力争各类矛盾纠纷底数清、情况明、措施实、能化解,确保风险不外溢,矛盾不上行。